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为“海归”人才打造梦想成就之地——专访北京市海淀区人才部门相关负责人

留学杂志 留学杂志 2022-06-17

近年来,我国留学群体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可喜成果持续吸引着学有所成的毕业生们回国发展,教育部2020年12月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6.09万人,增长11.73%。国际教育领域的人才良性流动生动地体现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一代又一代“海归”追寻他们前辈的足迹,以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为国家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在这些“海归”回国工作,寻找人生意义的路途上,来自国家和社会的扶持与帮助也不可或缺,这些助力能让他们的工作迅速走上正轨,在创业获取资金和经验。只是有时囿于信息获取渠道不足,有些有志于在国内扎根发展的群体可能难以及时获取这些帮助。为此,《留学》记者采访了海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东川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中关村创业大街和海淀创业园的几位负责人,为读者全面展现海淀区近年来“海归”人才工作的成就与相关扶持计划。

本文原载于《留学》杂志178期

记者_张影

编辑_屈琦

供图_杨冬妮

设计_金乌


1

全覆盖、总统筹的人才工作


 海淀区委书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于军曾说:“人才,海淀最美的风景。”这句话贯穿于整个海淀区的人才工作历程之中。多年来,打造国际化海淀,吸引、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成就有目共睹,无论是中关村的兴起还是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都展示了海淀区在人才工作方面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耀眼成绩。如今,海淀区的人才工作呈现“全覆盖、总统筹”之势,来到海淀区的人才从引进、创业再到成家落户的道路中,总有海淀区在背后默默支持和引导。

“目前,中关村科学城由海淀区代管,科学城主要负责园区内的科技企业,以及相关的专业指导工作。”海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东川对《留学》记者介绍道,“海淀创业园和创业大街则主要负责更为具体的工作,众多园区吸引人才来到海淀区创业,并帮助企业孵化。”

“十三五”时期,海淀区形成并实施“两新两高”战略,构建“创新雨林”生态体系,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跑出“加速度”,并形成了具有海淀特色的高精尖经济结构。那么,如此繁多而细节的工作,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又为多少人才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带着这些问题,《留学》记者展开了更为详细的探寻,一幅海淀区人才工作的全景图逐渐舒展开 来。


2

海淀区的创新发展“生态雨林”


谈到海淀区的“创新雨林”,张东川说,他们的工作其实是这片“雨林”中最小的部分,“就像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要给予帮助一样,我们的园区不图回报,而是提供创新、创业的生态,让人才在这里生根发芽,并不断加速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成长。”他表示,海淀区既有小米、字节跳动这样的头部企业,也有众多独角兽企业,还有一些在行业内排名领先的“隐形冠军”企业,以及成长中的小微企业,整个海淀区的人才创新局面正如雨林一般,生生不息且欣欣向荣。

在张东川看来,海淀区对人才的帮助更多体现在创造机遇上,“不管是‘海归’还是本土人才,我们在不干预市场自身行为的前提下,吸引人才来到海淀区。”海淀区所倡导的人才政策不是“包办”式的输送,而是顺其自然的引导和帮助,“人才来到这里,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听我们的安排,可能开始我们推荐他去某个企业,一段时间后他就换了地方,甚至有些企业已经搬出海淀区去其他地方发展,我们觉得也没关系。”得益于这样的良好生态,来到海淀区的诸多才俊在获得支持的同时,也能自由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这样的人才生态中,海淀区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3所高等院校外,还有以99家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3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里工作的两院院士达620人,约占全国36%。这些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与国际科研创新领域开展交流,互通有无,在海淀区的产业创新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基于此,海淀区的人才计划显得“不拘一格”,“我们不把人才限定在国内或是国外人才上,‘海英计划’寻找的是‘海淀英才’,只要你是‘才’,海淀区都会欢迎。”中关村科学城交流合作与人才工作处副处长王伟说,最重要的是引进的人才能够投身产业,科学城的一大使命是自主创新,“人才来到海淀,成果能转化给我们的企业,或者直接带着团队落地创业,我们会纳入人才计划来提供支持。”

王伟介绍,海淀区的人才工作侧重点首先在于培养、发现人才梯队,完善优化人才的发展链条。以此为立足点,“海英计划”自2012年推出后,于2019年又推出了这一计划的“升级版”,延长人才培育链条,关注中学、大学阶段具有潜力的学生,并从2020年开始举办“海英之星”的认证活动,“我们一方面认定一批学优类学生为‘海英之星’,另一方面也支持海淀区域内具有创业热情的在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在这类大赛中获得优胜的在校生团队,经相关评审通过后被认定为‘海英之星’。”

针对入职海淀的应届毕业生,海淀区正积极探索参考QS排名等标准给予支持,并借此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入职海淀高成长、高潜力的企业。“我们会瞄准一些发展前景优良的企业,帮助他们招揽一些急需的人才,让这些人才与海淀区建立联系。”王伟的这番话,正体现了海淀区为人才发展铺路,引导人才投身产业,从而促进区域内产业整体创新升级,“反哺”人才发展环境的良好生态循环。

此外,为帮助体制外的民营企业,海淀区还推出了博士后工作站,以校企联合的方式培养青年人才,“海英计划”中也对设站的这些企业及博士后提供支持。

王伟还表示,除了精神上的表彰和鼓励外,海淀区还以实际的物质奖励帮助人才,无论是“海英计划”还是“海英之星”,依照不同人才类别都提供不等的资金支持。“我们还为这些人才解决后顾之忧,科学城提出需求后,组织部作为坚强的后盾会尽力协调,解决户口、住房和孩子入学等实际问题。”

 

3

人才的梦想同行者


如果说海淀区委组织部和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更注重人才的管理和引导,那么中关村创业大街和海淀创业园则更侧重创新企业的落地,也就是“人才”与“产业”交叉的部分。多年以来,他们为众多有志创业的引进人才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一个又一个新生的企业从园区孵化,向着更广阔的世界展翅高飞。

“我们是政府和创新人才之间的‘编译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聂丽霞这样说道。她表示,创业大街的核心定位是吸引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并帮助这一群体在海淀区得到优良的发展前景,“作为国企下属的平台,我们了解政府的资源和运作逻辑,帮人才进行资源匹配。这与市场机构不一样,市场机构会帮助企业包装来申请资源,这与我们是完全不同的。”

在人才工作一线的聂丽霞看到,对于“海归”而言,在中国的创新生态中创业和奋斗,需要能帮助他们快速了解和链接创新生态的平台,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错过这些优良的资源,很可能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失去原本技能和知识的领先优势。“我们有很多人才落地的服务,‘海归’创办企业的注册、申请文件以及其他手续方面,中关村创业大街有专门的服务包帮助他们直接办理。针对企业发展,我们还有专门的企业服务团队,提供知识产权、财税等方面的规划帮助。人才在北京的创新生态中如何发展,这是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对于初创阶段的企业来说,在业务走上正式轨道之前,无论是招贤纳士还是资源申请,最大的难题常常是初始团队“分身乏术”,针对这一痛点,中关村创业大街提供了适时的帮助,“我们会帮助人才匹配合适的资源,推荐他们主动匹配符合要求的人才计划。当然,人才通道匹配的不仅是人才,而是人才加企业,在匹配资源这一点上,我们进行人才和企业的双重资质审核,我们会帮助和推荐很多企业申报各类人才项目。”

奇绩创坛demoday、中关村创新创业季、未来人才集市等众多活动,奇绩创坛加速营与奇绩创坛、红杉中国、智源研究院等顶尖平台合作打造的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都是中关村创业大街为人才工作付出努力的实证。无论是有志自主创业,还是加入创新企业成为探索者,抑或是想凭借自身的专业技能加入大型企业的人才,都能在这里找到人才与企业沟通交流的渠道,获得创业初期不可或缺的支持。国青创平台成立至今,已落地海归和外籍创业团队51家,这些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精尖领域实现着自己的抱负。

此外,中关村创业大街还为人才提供创业签证、创业绿卡的服务,“有些年轻的创新企业早期达不到引进人才的工作门槛,我们为其提供与政府合作的绿色通道,帮助企业申请工作居住证等必要的手续和文件,以及时引进急需的人才。”目前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累计服务“海归”和外籍人才500余次,办理创业签证33张,绿卡4张。聂丽霞举例道,最近中关村创业大街帮助睿镞科技的两位创始人解决绿卡,为其长期在国内居留提供了便 利。

 

4

“海归”的创业合伙人


海淀创业园为创业群体提供的帮助,在几个部门中看起来最为实际,“我们打造起步阶段到孵化阶段,再到未来引导等全链条的孵化整体体系。”在海淀创业园工作的李霜表示,从2013年开始,海淀创业园便开始致力于集中办公区的前期孵化,创业群体在前期能以非常优惠的条件享受工位、办公空间及配套的服务体系,包括政策支持、人员培训及评估系统等,且园区会一直跟踪企业的经济发展,以掌握园内的发展状态。

来到海淀创业园的“海归”创业人才,往往会惊喜地发现,创业初期可能遇到的难题,不管是“钱”还是“人”,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在园区内总能找到解决方法。目前,园区提供人才代办、免费招聘、免费网络等一系列公益服务,有力地降低了创业成本和风险。并积极整合内部资源,构建融资服务平台,形成了“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这一完善的融资链条,并与银行、担保公司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融资推介会、银企对接会等活动。为帮助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海淀创业园联合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免费推荐优质企业登陆“四板”。

此外,海淀创业园还积极协助企业申请各类政府专项资金,开发“政策通”人工智能政策匹配推送工具,形成了简洁高效的七步政策申报服务体系,帮助创业企业及时了解申报事项,更好地享受政策支持,避免因信息不畅造成的困难。为了满足园内智能硬件及医药健康领域企业的研发测试需求,园区还搭建了K-LAB未来探索实验室、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两个科技条件平台,解决企业全流程的研发测试等普遍难题。

“根据科技部印发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孵化期限一般不超过48个月,生物医药、现代农业、集成电路领域的会适当延长一些。我们这里的企业一般孵化时长是三年左右。”李霜介绍道,近几年企业的孵化周期也在不断加快。

不断缩短和加快的周期也证明,海淀创业园对企业的支持收获的是高效的发展与丰硕的成果。至今,海淀创业园累计引进留学人员1600余人,严望佳、俞孔坚等百余名“海归”创业人员受到表彰,启明星辰、天智航等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闪送”,都是在园区中培育并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优质企业。作为北京市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海淀创业园已成为海淀打造“创新生态雨林”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海归”创业的道路上,海淀创业园将永远是他们的“合伙人”。


  来源:《留学》杂志178期
记者:安娜监制:李璨
责任编辑:屈琦





留学时评 | “双减”下的留学行业,逆袭还是“凉凉”?
拜登正式提名美国新任驻华大使
美国大学为鼓励学生接种疫苗频出奇招
美国留学哪里最安全?一起看看美国大学治安排名赴美航班率减至40%,留学生开学又添难关
《留学》快讯国际版
残奥会开幕前夕,日本新增新冠病例数创下纪录
各国文化 | “水”在中俄语言文化中的情感表达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留学事务所】

微信公众平台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留学杂志↓↓↓


联系我们

读者热线:400-803-1977

商务合作WeChat:13716319877


关注留学行业最新消息

客观深入报道行业事件

提供有价值的优质服务

想你所想 为你而来


入驻光明网、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